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3篇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比微创经皮手术与开放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收集了10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取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按采取的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经皮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2~18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微创经皮手术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天VAS评分和不良切口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但术中X线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术后1年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s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内固定失败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微创经皮手术与开放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都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虽然存在较多的X线暴露的缺点,但创伤更小,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微型钛钉-钛板内固定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利用微型钛钉-钛板固定方法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18例,手术减压节段包括C3-C75个节段,手术方式均采用单开门,椎板抬起(开门)后,剪取合适大小及形状的钛板,利用微型钛钉将其分别固定在抬起的椎板及侧块上。结果术中及术后均未见因钛板及钛钉置入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及血管损伤。随访3—18个月,术后T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术后行CT检查未见钛耘及钛钉脱落移位、椎板塌陷或再关门现象,门轴侧骨折处骨质再生融合。结论改良单开门微型钛钉-钛板内固定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可靠、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在临床上日渐增多,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传统的单纯后路或前路手术均不能间时完成椎管减压与三柱重建,前后路联合手术因兼具椎管减压与三柱重建的优势,而成为当前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的首选,但手术耗时长,创伤大[1].  相似文献   
4.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发展, 新型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对于任何一种内固定器械在其应用于临床前及在应用的过程中都应进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因此, 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已成为目前脊柱外科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综合有关文献,对近几年内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骨折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折椎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对4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行椎弓根钉系统整复,其中单个椎体骨折30例,两个以上椎体骨折7例,合并脱位9例;所有的病例均使用骨折椎及上下椎王钉,手术均于伤后一周内完成.共完成骨折椎置钉105枚.[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12(4~16)个月.2例骨折椎未得到复位,仅椎间隙被过度撑开.术后骨折椎体复位达到86%,脱位获得良好的纠正.[结论]采用骨折椎置钉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可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且近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总结脊柱损伤及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风险评估工具、预防和护理措施,以便指导临床上如何加强预防脊柱损伤及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US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对7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US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JOA下腰痛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期进行评分;摄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并统计术后内固定失败(钉棒松动、折断)的发生率。结果 6例术后出现顽固轻微手术区胀痛。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3~36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腰背痛明显缓解,术后半年基本可以恢复正常日常生活。随访期内无钉棒松动、折断发生。术后6~8个月骨性融合。术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低,JOA下腰痛评分较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US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LIF手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9例患者依据TLIF术入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75例患者,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对照组:74例患者,实施传统后正中入路。对比两组围术期各项指征与术后VASJ、OA 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与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组间评分差异明显( P<0.05)。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行TLIF术医治腰椎退变性疾病,对多裂肌与神经功能损伤明显较传统入路方式小,且微创、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颈椎椎弓根轴线与椎板平面夹角的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排除颈椎畸形 的30例患者颈椎行三维重建CT扫描,在重建后的C3~C7特定CT图像上测量椎弓根轴线与椎板平面夹角。结果:1) C3~C7左右两侧横向椎弓根-同侧椎板角分别为98.3°±6.3°,98.0°±5.1°,97.5°±6.9°,95.1°±5.0°,85.8°±5.4°和96.7°±8.2°, 98.7°±7.1°,97.8°±3.6°,93.2°±6.2°,86.8°±5.7°;C3~C6的夹角大于90°,C7的夹角小于90°,呈逐渐减小趋势。除了C6与C3 和C7与其他节段外,其余各节段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C3~C7左右两侧横向椎弓根-对侧椎板角分别 为0.2°±4.5°,1.2°±7.2°,–0.8°±6.8°,–3.3°±5.4°,–14.7°±4.0°和–1.6°±5.4°,1.9°±4.6°,–0.5°±6.0°,–4.6°±5.3°,–13.7°±3.4°, 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C4的夹角最大。除了C6与C3,C6与C4,C7与其他节段外,其余各节段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3)C3~C7左右两侧纵向椎弓根-同侧椎板角分别为77.7°±7.6°,77.0°±7.1°,85.3°±8.4°,94.1°±2.2°,94.9°±3.8° 和78.5°±7.1°,76.2°±6.2°,86.4°±6.4°,94.0°±2.7°,95.6°±3.8°,呈逐渐增大趋势,C3~C4的夹角均小于90°,C5的夹角变异 较大,C6~C7的夹角均大于90°。除了C3与C4,C6与C7外,其余各节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上指标 每节段左右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颈椎椎弓根轴线与椎板平面存在一定的角度关系, 可为临床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角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近年来哀伤辅导这一理念虽被引入国内,但在国内发展较缓慢。许多全科医生并未接受过相关培训,不懂如何科学地安抚丧亲者。本研究旨在分析全科医生对哀伤辅导的认知状况,发现社区哀伤辅导工作中的不足。目的 调查武汉市全科医生对哀伤辅导的认知情况,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武汉市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63例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基本情况、哀伤辅导技能量表、哀伤辅导态度量表。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哀伤辅导技能与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发放26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6%。全科医生的哀伤辅导技能得分为(19.05±4.76)分,得分率为59.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哀伤辅导技能的影响因素包括角色和专业职责、哀伤辅导培训、接触丧亲者的频率(P<0.05)。哀伤辅导态度得分为(32.70±9.36)分,得分率为65.4%。哀伤辅导态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哀伤辅导其他能力、教育程度、人际沟通能力、工作年限(P<0.05)。结论 全科医生的哀伤辅导技能和态度均亟须提高。建议在社区中成立哀伤辅导小组,构建长效、健全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